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、拜月之俗。《礼记》中载有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朝日以朝,夕月以夕。”这里的“夕月”就是拜月的意思。
在坊间也有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,其中家喻户晓的当数——嫦娥奔月。
相传,远古时代,天上突现十个太阳,晒得大地寸草不生,饥荒遍野,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,天生神力,他立志要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,拯救百姓于水火,后羿登上昆仑山顶,运足神力,拉开神弓,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,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,为民造福。
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,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,名叫嫦娥。嫦娥貌美贤惠,与后裔恩爱有加。
后羿因射日有功,获得了王母赏赐的长生仙药。一日,后羿外出打猎,嫦娥在家误食仙药,身体越来越轻,最后飘入月宫。从此,后羿和嫦娥就天上人间相隔,后羿为了怀念嫦娥,就在花园里摆上香案,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,百姓们看见后,也纷纷以这种方式,祭拜嫦娥,从此,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。
当然,这只是民间的神话传说,不过在东汉西汉时期,中秋节已逐渐雏形,唐时,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,并定为中秋节。欧阳詹(公元785——约827年)于《长安玩月诗序》云:“八月于秋。季始孟终;十五于夜,又月云中。稽于天道,则寒暑均,取于月数,则蟾魂圆,故曰中秋。”
一直演变到现在,中秋佳节,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,中秋月圆,所以也就有了团圆之意,而圆圆的月饼,也是有着团圆的寓意。
所以现在说到中秋,就是吃月饼赏月,一家团圆喜乐。